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助推循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
金秋沃野,丹桂飘香,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县委黄生昊书记在全县教育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向全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黄生昊书记的讲话,总结了当前我县教育事业取得的成绩,点出了不足和短板,也为我们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做好民族地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工作了三十年的老同志,听了黄书记的讲话,深感肩上责任之重,也进一步激发了我老骥伏枥、做好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进入新时代,循化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全县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始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弘扬“敢为人先”的撒拉尔精神,秉承“办特色职校、育实用人才、促民族发展”的办学思想,形成了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支敬业、爱生、严谨、笃学的专业师资队伍,造就了一个勤学、善思、活泼、向上的学生群体,为循化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
一、坚持立德铸魂,均衡发展。
我校始终将“立德铸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肩负时代重任,以高远的志向砥砺奋斗精神,在人生道路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同时,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既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又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主动适应市场对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全校教职员工把贴近学生,走进学生、服务学生作为立足点,把深入课堂、深入食堂、深入宿舍、深入家庭作为工作要求,尤其是把学生“进的来、留得住、学的好”作为工作目标,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做好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教育。
二、弘扬“工匠精神”,创新发展。
我校始终把弘扬“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的“工匠精神”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我校根据循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探究“订单式”培养模式以及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等适应循化实际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提高培训实效。在教学中,不仅注重教师向学生的言传身教,更重视在教师“传帮带”的过程中注入“工匠精神”思想,薪火相传,夯实具有工匠基础的人才资源。“大匠示人以规矩”,由技术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升华,使得学生皈依于“对产品精雕细琢、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植入“工匠精神”指标,课程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以最直接的方式将经验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与企业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大批德才兼备、担当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打造全新载体,跨越发展。
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建设关系密切、联系广泛,是最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助推地区经济发展的职能,我校拟将校区搬迁至县工业园区,并在新校区建设全新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该基地将涵盖电子商务、养老服务、运动训练、平面媒体印制技术、民族风味食品加工等专业,计划与园区内企业共同合作,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提档升级,重点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成为培养智能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孵化器”和“摇篮”,成为青海省引领职业教育转型发展排头兵。
同时,结合专业发展实际和区域产业行业特点,根据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头脑灵活的特点,我校将鼓励教师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兴办产业,或者与园区企业合作,实现培养人才、研发产品和技术服务三大职能,使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与技术发展方向合拍,有效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养一批又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这些人才走入社会,将会成为各领域的行家里手,在循化和青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推进学校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繁荣发展的双赢局面。
展望未来,我校将与时俱进,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美丽乡村”等战略机遇,始终坚持“立足循化、面向社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整合、优化现有职教资源,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着力培育优秀职业人才,打造“循化窗口、青海一流、全国知名”的职教品牌,为循化经济社会发展再作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