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2020闪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个人观后感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凡的业绩,以饱满的热情奏响时代强音,用实际行动诠释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奋斗精神,他们是“最美铁路人”是新时代铁路奋斗者的榜样。,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闪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个人观后感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闪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个人观后感一他,一周4次驾驶高铁动车组往返于哈尔滨和大连之间。下班后,又要驻守高铁信息台,为司机传递运行信息。之后还要赶到哈尔滨铁路职工培训基地,给上百名学员讲解动车组驾驶课程。
他叫邢云堂,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动车组司机,“全国劳动模范”“全路首席技师”“铁路工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是黑龙江省第一代高铁司机,高铁驾驶证编号为“007”。
46岁的邢云堂,火车驾龄足足24年。从时速80公里的货车,到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他驾驶过的车型不下10种。对标停车一把闸,误差不超过20厘米,他成为“业内”传奇。24年来,他安全走行40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00多圈。
1991年,18岁的邢云堂怀揣开火车的梦想,考入原沈阳铁路机械学校内燃机车乘务专业。4年后,被分配到哈尔滨机务段,成为一名火车司机。2007年,邢云堂通过动车组司机选拔,参加素有“魔鬼训练营”之称的封闭式学习,一年后,他如愿成为黑龙江第一代高铁司机。
黑龙江省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35摄氏度,动车运行时,车头卷起的积雪如同一条雪龙涌来,附着在钢轨上,极易造成车轮空转、牵引力丢失等问题。没有经验,邢云堂自主创新采取“回手柄”减少50%牵引力和“比例制动”方式控车,解决了高寒禁区驾驶高铁这一世界难题。
2012年1月,我国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开始联调联试。面对没有高寒高铁驾驶标准,缺少应急处理经验等诸多难题,邢云堂在2月份低温试验中,每天从20时到次日凌晨的“鬼呲牙”时段,驾驶动车组在哈尔滨西至德惠间无数次“转圈”跑,收集极寒天气下动车组运行各种珍贵数据。
邢云堂主持编写了《CRH380B动车组司机作业指导书》《哈大高铁应急处置指导书》《CRH380型动车组故障处理指导书》等教材,填补了高寒地区高铁司机作业标准空白,成为高寒地区高铁司机必修书目。
哈牡高铁开通后,39处隧道镶嵌在林海雪原上,积雪反射的强光异常刺眼,容易造成动车组司机进入隧道后瞬间“失明”。邢云堂科学制作风险提示,消除了这安全隐患。
在外人眼里,邢云堂是个闷葫芦。可一聊到动车组,他就打开了话匣子:各种高铁的车型、原产公司、性能特点如数家珍。
2016年2月,以邢云堂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三棵树机务段挂牌成立。邢云堂带头攻关高铁行车安全课题,优化动车组故障处理措施等难题,完善了“冰雪天气动车组操纵注意事项及行车办法”等资料;开发安全风险提示APP手机软件,制定哈佳铁路站台停车对标方案,让站台过长停车难对标问题迎刃而解;他创新教学方式,把机车操作违章作业项点以动画方式呈现,通过微信平台推广,让枯燥的教学易于接受,得到学员好评。
如今,黑龙江的高铁里程已达1022公里,高寒高铁司机数量亟待补充,邢云堂成了“总教头”,黑龙江省80%的高铁司机都是他的学生。
2020闪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个人观后感二今天,当我们为3.79万公里的世界第一大高铁网自豪,为中国自主研制的复兴号骄傲,为逆势增长的铁路货运量点赞时,我们不会忘记,中国铁路蓬勃发展的背后,有一群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的奋斗者——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业绩,以饱满的热情奏响时代强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奋斗精神。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
高寒高铁塑传奇 后浪可期创佳绩
2012年以前,位于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曾被贴上“高铁禁区”的标签。冬季室外温度可达零下35摄氏度,这种气候条件下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铁列车是世界级难题,安全驾驶高铁列车的标准更是一片空白。
“筑梦高寒高铁,不能向严寒和风雪低头。”这样的信念在邢云堂的心中犹如一颗火种,激起挑战不可能的斗志。
邢云堂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动车组司机,也是黑龙江省第一代高铁司机。
面对高铁列车运行时积雪附着在钢轨上易造成车轮空转、牵引力丢失等问题,在没有成形经验借鉴的情况下,邢云堂积极探索创新,采取“回手柄”减少50%牵引力和“比例制动”方式控车,解决了高寒禁区驾驶高铁列车的难题。
为了停得稳、停得准,邢云堂一闸一闸试、一趟一趟练,实现了“一把闸”零对标,被同事们冠以“神闸”的称号。
火车驾龄26年,安全走行40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00多圈,从时速80公里的货车到时速300公里的动车组,邢云堂驾驶过的车型不下10种。
除了自身做好“决胜千里”的高铁司机,随着哈齐、哈牡高铁相继开通运营,邢云堂又承担起培养下一代高寒高铁司机的重任。他主编的驾驶教材成为高寒高铁司机的必读书目,多年来为高铁司机授课超过1000课时。在黑龙江,有500多名高铁司机跟邢云堂学过技术,他可以说是高寒高铁司机领域当之无愧的“总教头”。
25岁,“95后”,年轻姑娘,别以为她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检修新手,3年前她就成了“技术大拿”。她就是“最美铁路人”、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西车辆段轮轴装修工刘晓燕。
轮轴是机车车辆的关键部件,相当于人的腿脚。一套轴承30多公斤重,每天检修30多套,反复搬动的重量近5000公斤。这对一个20多岁的姑娘而言是巨大的考验。
为了掌握转动轴承的力度、确保检测的精度,刘晓燕连着1个多月端水盆训练臂力;为熟悉轴承结构、把握故障规律,她记了245页的轴承缺陷图谱;为了做好中欧班列日常检修,她在1个月内弄通了265页说明书,掌握了新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了检修效率。
“在我心里,每一个经过我修理的轴承一点都不能差,哪怕是0.01毫米也不行!”刘晓燕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把轮轴检修做到了极致。她检修轮轴的精度可达千分之一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60。
2018年,在铁路车辆专业货车检修岗位职业技能竞赛中,刘晓燕沉着应对、稳定发挥,取得轴承一般检修第一名的好成绩,22岁就获得了全路技术能手称号。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刘晓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岗位上践行劳动最光荣的理念,让自己的青春梦想不负芳华。
雪域高原守天路 “慢火车”上践初心
“风吹 ……此处隐藏1752个字……时代创造来的,是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干出来的。一条条高铁线路穿山越岭,植根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更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中国高铁从追赶到领跑,是新时代邢云堂式的铁路职工一起拼搏、一起奋斗的结果,是面对天堑沟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信念,更是面对困难坎坷敢于亮剑拼搏、只争朝夕的劲头,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从独当一面的“大将军”成长为传道授业的“总教头”。邢云堂在高寒高铁上奋力追梦,成就梦想。为取得黑龙江第一代高铁司机资格,他可以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把挤出来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为攻克哈大高铁冬夏温差70摄氏度下安全运行的世界级的课题。邢云堂在没有成形经验借鉴的情况下,采取“回手柄”减少50%牵引力和“比例制动”方式控车,一举解决难题。在缺少动车操作指导书和应急处置教材的情况下,他凭借丰富现场经验主持编写了相关教程,填补了高寒地区高铁司机作业标准空白,成为高寒地区高铁司机的必修书目。把重复的事情千万次的做好,把枯燥的岗位日复一日的守好,把每项工作都做到极致完美,把攻克难关当做超越目标,就是匠心的体现,就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升华。可以说“邢云堂”的背后,是千千万万铁路技术工人对安全的执着求索和对技术极致追求,他几十年如一日,对工作孜孜以求,体现的不仅仅是他个人勤勉敬业、忘我工作的风采,更折射了无数铁路工人无私奉献、实干拼闯精神的荣光。
从邢云堂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地钻研,并把娴熟的技术运用到工作中的匠心品质;我们看到了用心把每项工作认真做好,将所有操作规程刻在心中的责任担当;我们看到了激情不减,永不言苦的持续干劲。正是邢玉堂这样的铁路匠人用奋斗和拼搏交递出中国高铁最闪亮的名片,奏响了“交通强国”最美丽的音符,他们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落实十九大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离不开各行各业工匠追求突破、追求极致的不断创新,更离不开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持续传承。进入新时代,各项伟大事业需要更多邢云堂这样不忘初心、追求卓越、承责担当的劳动者,需要更多邢云堂这样爱岗敬业、专注创新的工匠人,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力量提供动力源泉。
2020闪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个人观后感四邢云堂,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中国铁路哈尔滨集团有限公司的三棵树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动车组的司机,24年来一直奔驰在铁道线上,从时速80公里的货车到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他驾驶过车型不下10种。对标停车一把闸,误差不超过20厘米,他成为业内传说级人物。从独当一面的“大将军”成长为传道授业的“总教头”,刑云堂在高寒高铁上奋力追梦,成就梦想。先进事迹在人民铁道公众号4月4日详细登载。
待避、慢行……货车走走停停,有时一等就是七八个小时……2017年中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京哈线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了200公里。从邢云堂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一个人要有梦想,没有梦想,就会迷失大方向。邢云堂的追梦路上,并不十分顺利,不管在内燃机车上,还是电力韶山型机车上,邢云堂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技能,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是技术尖子。
同时,光有梦想,没有付出,梦想也是白费的。34岁的邢云堂,在西南交通大学学习高铁理论知识,一个月后,邢云堂转学去了广州机务段学习实作。邢云堂白天上车实习,晚上研究动车组机械构造、电气原理,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经过“魔鬼训练营”的训练,邢云堂成了黑龙江第一代高铁司机。从邢云堂经历的“大熔炉”来看,折射出新时期铁路职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淋漓尽致地流露了敢于担当,敢于挑战的精神风貌。
“我是党员,我来跑第一趟!”邢云堂上紧了“发条”白天担当动检车值乘任务,夜间总结试验情况,制订第二天运行方案,收集极寒天气下动车运行的各种珍贵数据。从邢云堂的铿锵誓言中,足于证实邢云堂身为党员,处处起模范作用,党员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充分展示了铁路党员率先垂范作用。
2016年2月,以邢云堂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三棵树机务段挂牌成立。邢云堂带着9名技术骨干攻关高铁行车安全课题,优化动车组故障处理措施。从这一点来看,邢云堂对技术毫无保留,没有藏着、掖着。无私地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技能,传授给身边的职工,说明了邢云堂身为党员,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其实,邢云堂是铁路的一个缩影,是一个普通人物,在我们铁路大家庭里有着千千万万这样的先进人物。高铁的发展,离不开像邢云堂这样的好党员。
2020闪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个人观后感五邢云堂,是三棵树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动车组司机。46岁的他,火车驾龄足足24年。从时速80公里的货车到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他驾驶过的车型不下10种。对标停车一把闸,误差不超过20厘米,他成为业内传说级人物。24年来,他驾驶列车安全走行40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00多圈。他也逐渐从独当一面的“大将军”成长为传道授业的“总教头”。
有时候,从一个小小的数字,就能看出一个传奇人物奋斗成长史。就像上面所述的20厘米,别看不起眼,但行内的人都明白,想一把闸就把车停靠在误差20厘米的范围内,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那可是二三百公里的速度,在那么大的惯性作用下,能减速平稳停在规定区域已属不易,邢云堂却能将停靠的精准度偏差始终控制在20厘米以内,这背后得花费多么大的精力和心血,相信如果没有一颗对铁路无比热爱的心及对旅客无比负责的态度是达不到这种水平的。考过汽车驾驶证的人都知道,科三考试中那让人头疼无比的靠边停车还有几十厘米的偏差度,可就是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在反复练习后,依旧一次又一次的折戟。这还是为自己考试,为自己的利益而拼搏呢。在境界上相比,高下立断。
这短短的20厘米看似不过一扎长,却对旅客更加便利出行意义重大。坐过高铁的人都知道,旅客每次在站台候车都有固定站队区域。火车进站停车时,车门对着站队区域方向的偏差越小,旅客上车所走的路就越少越方便。可以说,在专业人眼中,20厘米以内的偏差,绝对令人仰望和钦佩;而从旅客的角度来看,这可不仅仅是缩短了实际走行距离,更是拉近了铁路与旅客间心的距离。
只有感受到邢云堂的付出,才能切实体会到与之的差距。由此,想到生活中有这么一些人,看到他人取得成绩,成为模范,就妒忌的不得了,说什么“他干的工作自己也同样做了,为什么模范没自己的份”还说什么“肯定是托关系得来的”等等。无可否认,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模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但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细想之下都会明白模范称号得之不易。
拿眼前的邢云堂来说,他所取得的成绩是其他人都能做到吗?他所花费的精力是常人能及得上的吗?他执著的态度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吗?他付出的一切是别人能够接受的吗?能把平凡事做出伟大的效果,那就是模范。不要总强调自己做了什么,要多想想自己做好的什么,做精了什么。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做的比身边的人都强都出色,那即使得不到模范称号,也绝对会成就一段传奇。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2020闪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个人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