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
经济学院基地088班张玲玲2014108324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看到“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时,我原以为这是一本关于社会学的书,但当我开始阅读后,发现它包含的远远不止社会学,甚至囊括了经济学、哲学??虽然我并没能读懂其中全部的文字,但它所表达的观点却令我耳目一新,很震撼,但也不乏认同感。
作者看(请您继续关注:www.)待这个社会、描绘它的语言和方式,很开放也很大胆,他从一个正面的角度去认识人性、认识自我,揭露其中的阴暗面,这么直接的方式是很多人所无法接受的。但我想,这与作者的生长背景有很大的关系。17世纪的荷兰,经过商业革命的洗礼,人们的意识和眼光日渐开放,摆脱精神桎梏后,能以大胆的态度、以海洋文化特有的包容,反过来认识自我,接受残缺甚至有些丑陋的自我。经济的发展,使人的思维逐渐开阔,直到足够以开拓商业的精神开发自我,这是一种进步,不管发崛出来的东西是好是坏,能认识自我总是一件好事。
这本书我并没能读得很深,或许是自身能力的局限性问题。但是当作者用简短的诗歌赤裸裸地将人性展示在我们面前时,不得不承认:我动摇了,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价值观以及曾经认为全部正确的东西是否仍有坚持下去的必要和意义。
曼德维尔在本书中解释了个人行为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个人行为有善行有恶行,其相应地受美德和恶德驱使。
辨别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需要回归到道德范畴。而所谓的道德,不过是统治阶级制定出来为保障统治秩序的一些规范化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它能发挥如此大的功效呢?因为人们并没有完全真正认识自我,不知道:我是谁。只知道:我应该怎么做。正如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方式,以儒学或其他学说思想规范人们的生活乃至思想,文官的议事态度便是将一切上升到道德层面,再从书籍中搬出一堆呆板甚至有些可笑的理由,如修堤筑坝本应是科学范畴内的问题,却假以鬼神之说。正是因为我们未曾认识“我是什么”,只是被教条式地教导:我应该怎么做。这是社会的悲哀,也是其停滞不前的阻力,社会要发展,人民要开化,其手段并不是隐藏一切真相而是将真相以科学方式昭示世人。从另一个层面讲,道德是社会进步的产物,能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但另一方面,它何尝不是牺牲品的集中营和埋葬地。
在曼德维尔看来,人性是自私的。人的一切行为均是出于自利的目的,这何尝没有依据?那些拥有人们眼中所认为的恶德的人就不用说了,但是那些拥有美好品德的人呢?未尝不是如此,雷锋式的人物因其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教化思想,善行只是对这种思想的服从和执行。为了向圣人这一目标靠拢,获得自慰。这仍是自利的行为,通过思想改造,以道德的名义和结果的利他性掩盖其利已的本质动机。这种行为具有正外部性,其社会成本便是对其虚荣心的满足,获得社会荣誉和地位。这实质上是一种交换,而社会和个人相得益彰,也是一种人生博弈,但最终的受益者永远是统治阶级。
在他看来,有实力的人都是骄傲的人,而不够完美的人是因为不
够骄傲。而让他们引以为傲的资本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这也是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不一致性的表现之一。利已的出发点,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繁荣,这是制度自动运行的一种产物。如从事赌场经营的人,他所上缴的税收收入会成为道路等公共设施的资金来源,并非他有善心行善举,只是这一切是制度自动运行的结果。
人的自利性促进了社会繁荣,这也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在分工基础上,专业化使社会总财富增加。分工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正如每一场官司都有诉讼双方,总有人代表正义有人代表邪恶,但为什么会有人愿意涉入黑暗,承担骂名?无非是社会分工的差异和追求利益的结果。
造假卖假的人是恶,童叟无欺的人也未必是善,以诚信为本无非是为了吸引更多顾客上门,究其根本,无非是战略眼光的差异性,长期和短期利益的较量,但到底是为了利益,客观结果并无法掩饰其主观动机。
曼德维尔所展示的社会和人性的阴暗,虽然赤裸但是真实,正如我们阅读明史时,黑暗、无力、挫败,但却真实得让人毛骨悚然。历史本无对错,不过是一些事实的集合,但因写史人的个人观点掺杂了个人思想,而使历史产生了对错,错综复杂。其实是人思想的交锋,谁都想成为正义的代表消灭黑暗,但这样的人往往容易是披着羊皮的狼,那些敢于承认自己阴暗面的人却反而真实,这也印证了老子的“物极必反”。
人们最终对恶德的承认与面对,实际上是一种宽容,而这种宽容
并不是来自美德的教化,而是对恶德的深入解剖和了解,因了解而理解。
美德的教化某种程度上会使人吹毛求疵,眼睛里揉不下沙子,当人们一贯坚持的美德遭到冲击时,如果因其思想冲击而一蹶不振的这些人对社会而言是成不了大事的;而受恶德熏陶的人更容易发现世界的美好,这些人的创造对社会的影响往往更大。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不表扬好学生取得的微小进步而表扬坏学生。当一个好人犯错误时,更多的人看到的是他的坏而不是他的好,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他的好应该是那样,但他不是;而坏人做了好事,却能将功补过,且功大于过,所以人们更容易接受坏人的改正,却难以对好人的错释怀,所以才会有浪子回头金不焕的说法吧?这也说明了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
凡事都有其两面性,但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种种描述均是人的自我认识,也只有真正认识自我才能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教化式的教育无非是东施效颦,只会阻碍社会的进步。
主观动机和客观结果的关系实际上也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一种缩影,但我们始终不能忘的是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人后及、由已及人。
参考文献:
《大国崛起》唐晋 主编 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著 中华书局2014年6月出版
《明朝那些事儿》(六)当年明月 著 中国海图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道德经》陈忠 译评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9年3月出版
第二篇:《一只猎雕的遭遇》读书笔记
暑假里,我看了《一只猎雕的遭遇》这本书。
《一只猎雕的遭遇》这本书的作者是沈石溪,这是一本非常感人的动物小说。文中的主人公是一只名叫巴萨查的猎雕,它很勇敢也很善良,我们要学习它。
书中主要写了它九死一生的狩猎,一直都为了主人达鲁鲁。可是有一天,达鲁鲁却为了一只香獐和巴萨查
闹事,最后,还是把它卖给了马拐子当诱雕。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最后,马拐子也因它有几天不吃不喝卖
给了程姐当种雕。有一天,程姐在笼子里放进一只叫花水背的雕,花水背做了许多事都让巴萨查有了要出逃的想法,最后,巴萨查想办法逃出了笼子,开始艰难的生活。过了几个月,巴萨查遇见了一只美丽善良的蓝顶儿,它两次向巴萨查要吃的,这让巴萨查起了好奇心,后来加入了它们的家庭,成了“第三者”。可是过了几天,蓝顶儿和它的父雕都因它而死。过了几个月,巴萨查就飞走了,遇见了旧主人达鲁鲁。有一天,巴萨查和达鲁鲁一起去风雪垭口,不小心遇到了黑风暴,被困在垭中中。最后,巴萨查为了救主人,把自己的血和肉都献给了达鲁鲁,自己却光荣的牺牲了。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感受是做事要有恒心,要勇敢面对现实。不要害怕困难,要善良,要忠于主人,要想着别人,就像巴萨查一样为了忠诚把血和肉献给主人达鲁鲁。猎雕巴萨查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篇:一只猎雕的遭遇读书笔记
一只猎雕的遭遇读书笔记
前几个星期,我刚刚读完了沈石溪写的《一只猎雕的遭遇》,它使我感到了动物对人们的忠诚。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巴萨查,是一只猎雕,当它和主人发生矛盾时,主人将它卖给了马拐子,变成了诱雕,诱惑同类来送死。但最终被卖给了程姐。程姐让它当了种雕,可它还是准备出逃,又一次回到了蓝天。抚养三只幼雕。但三只幼雕把他提出了这个家,意外地发现了旧主人达鲁鲁。与主人捕猎,但在一场黑风暴中,主人为了生存割破了它的血管喝干了它的血液,而它却消失在风雪之中。
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爱护动物,是每个人的职责。2、人一定要坚强、勇敢,吃过苦才能获得福。它(巴萨查)最令我敬佩的它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文中许多地方都出过,举一个例子吧:为了不做程姐的种雕,巴萨查曾经一次又一次逃脱,可失败的经历让它剪断了翅膀,但为了使断翅尽快长出新翼,巴萨查利用金雕会自动再生尾翼及翅膀的“功能”,忍受剧痛,将还没有被完全剪断的羽毛上一根根拔起。并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最终重新飞上了蓝天……
在文章最后,在打猎过程中,他们遇到了黑风暴,巴萨查并没有抛弃主人而是陪伴在主人身边,最后主人用巴萨查的血和肉支撑着走出了山谷,而巴萨查却没有责怪主人。
它是一只忠诚的猎雕!
第四篇:离群的小鹰
离群的小鹰
秋天到了,天渐渐地凉了,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方飞去。这时,有一只小雁没有力气了,慢慢地落到了队伍的后面。
这只小雁刚离群不久,忽然一只老鹰飞来了,看见了小雁,老鹰心想:这只小雁正好合我的胃口。于是老鹰伸着爪子向小雁扑去。小雁急得大叫:救命啊,救命啊!
群雁听到了小雁的叫声,赶紧飞过来。它们看见小雁正在跟老鹰搏斗,便一齐冲了上去,帮助小雁打败了老鹰。
泰安市实验学校一年级:魏红怡
第五篇:读书笔记
安丰初级中学教师读书心得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安丰初中 赵 嵩
自从上学期学校安排了教师读书活动,我从图书室借阅了几本自认为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有《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等。起初,也只是随手翻翻,可真正在闲暇时打开阅读,却又不一样的感受。对《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我特别喜欢,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学生的生源质量,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这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这本书的书名就已经告诉我们,应该将教师与医生放在一起联想。医生看病的原则首先是“望、闻、问、切”,即要实事求是,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刨根问底,进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出药方治病救人。
王老师的这本书实际上就是这样在引导我们的教师应该更加专业一些,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或是仅凭经验来处理问题。诚然经验对教师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经验引来的思维定势,逐渐懒惰的思维方法有时却有致命的危险,或者说对于教师个人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人们都说“人心隔肚皮”,很少有人能够对每一个人都能洞察心机,再加上可能出现的代沟,初中生当中的一些想法简直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看似简单幼稚的问题在他们眼中却显得至关重要,反而需要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教育是什么?是考试?是成绩?是升学?这些教育手段渐渐成了目的,凌驾于教育之上,而教师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谋生的手段,教育过程甚至成为一种追名逐利的捷径,试问有多少老师能够真心去教每一个学生?在这种“目的”的引导下,问题生就真成问题了,很多本不该划为问题生的也变成问题生了,也许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上不去。这应该是每个教育者都不愿看到的。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我们的学生呢?这本书除了告诉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外,就是要我们关心学生的需求。现在有太多的学生被家长当做白板从而复制或打印出自己想要的模板了,学生也是人,是人就有需求,白板仅仅是家长看来的白板,实际上经过学校及社会的影响,学生这块板上并不是随意能刻画的来的。比如书中分析学生去网吧的原因时就很透彻,说到底就是学生把自己在家在学校以及和同学朋友间未能发泄的东西 1
安丰初级中学教师读书心得
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天堂的过程。 而且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越是直接跟他说不要去做某事,他反而越想去做一样,因为这种教导与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产生的矛盾更成为了一种催化剂。不问青红皂白,只问是非对错,到头来真不知道到底孰是孰非,孰对孰错了。
对于老师来讲,这本书堪称工具书,特别适合任课老师阅读,它比较全面地罗列出了学生在青春期所出现的一系列典型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对应方法,现在很多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从更深层次去研究学生的心理,因此时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本书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该首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想清楚后再进行处理,而不是想当然地马上批评教育,孩子的心灵很可能因此而受到伤害,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出现更多的问题。老师仅靠学校里学到的心理学知识是很难对付现在的学生的。
如果你还在为问题生而烦恼,建议你读一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相信你您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加得心应手!
向您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