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600字

时间:2024-11-17 13:01:02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600字[此文共8197字]

第一篇:《送东阳马生序》(笔记)

1、作者写自己求学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争取有所成就。

2、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努力学习,并且能非常虚心虔诚地求教。

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与文中哪句话照应? 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

4、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这句话说明什么?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说明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成就,主要取决于自己主观上是否努力。

5、第一、二段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

(1)幼年没书读的艰难;(2)成年没师从的艰难;(3)求学路途遥远的艰难;(4)生活贫困的艰难。

6、文章写了作者求学中遇到的许多困难,请概括说说他是如何克服的?

(1)以抄书克服无书之难。(2)行百里谦恭拜师克服无师之难。(3)不畏路遥天寒克服求师之难。(4)以读书之乐克服生活艰苦之难。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1)专心致志、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2)不畏艰苦,执着追求的精神

(3)尊重老师、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4)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

8、从第一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个原因是: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刻苦好学;

9、“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更重要的是缺少专心学习的精神。

10、“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

勤奋刻苦,不畏艰难。

11、 “余立侍左右……则又请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求学精神和态度?

专心致志、虚心求学、勤学好问、尊重老师、执着追求的精神和态度。

12、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例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例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3、古人刻苦读书的事例:(1)囊萤映雪: 晋朝,车胤(yìn)家贫,囊萤读书。晋朝,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2)悬梁刺股: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战国,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第二篇: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案

重点:积累一些文言字词;理解并熟读背(谢谢你访问好范文wWW.)诵课文。

难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把握文章深刻内涵,挖掘其现实意义。 一、课前积累:

“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成语。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

②成年后求师的艰难:

3、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第一版块: 意会——言传

1、运用“五读法”,即“读标题、读引言、读课文、读注释、读练习”自主学习课文。 2、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部分疑难点。 三、第二版块: 落实——巩固

1、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①注音:嗜学加冠叱咄俟其欣悦负箧曳屣皲裂媵人 ②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一词多义:

之以

弗之怠()无从致书以观() 走送之()计日以还()

益慕圣贤之道()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当余之从师也()以衾拥覆() 盖余之勤且艰苦若此()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④古今词:

走送之(古义:今义:)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今义:) 尝趋百里(古义:今义:)卒获有所闻(古义:今义:)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今义:)

⑤词的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手自笔录笔:2、生齐读课文。

3、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 四、第三版块:诵读设疑

1、概括作者求学条件的特点?作者如何表现这一点的?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别概括两个阶段的艰苦条件 ①幼时求学的艰难: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5、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6、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7、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作者最终能成就一番事业,靠的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8、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五、思考:

1、本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2、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4、作者成年求学时对老师是什么态度?

5、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巩固练习:

㈠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 ……此处隐藏4165个字……,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12.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隆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13.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手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1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在客舍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1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16.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1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三.研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主旨:作者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结构:

第一段:求学的艰难

第1层少年时求书之难

第2层成年后求师之难(叩问之难)

第二段:从师求学得艰难

第1层路途之艰

第2层生活之苦

第3层总括求学经历

(二)阅读理解

1.如何理解“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有了精神上的富足,就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2.作者写自己的艰苦求学经历目的何在?

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第五篇:《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青年马君则的一篇赠序。通过写自己年轻时期的读书艰苦,劝勉马生利用便利的条件、虚心、求教、认真读书。

二、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2、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勤奋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1、重点字词。

2、重点语句的翻译与理解。

3、知识拓展与迁移能力的考查。

4、对比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

1、文句疏通。

2、对比手法的运用。

-1-

五、教法学法

朗读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幻灯片三张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聚:

一、导入新课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可是读完后却发现高尔基从未上过大学,这是怎么回事昵?原来高老夫子把苦难的生活作为了磨练自已的大学。中国有句俗话叫“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二章中亦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未必全是坏事,只要咱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将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咱们就来看看元末明初的宋濂是如何在苦难的环境中砥砺,终成一代大儒的。

板书课题《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二、教学课文

-2-

1、指名学生分析课题,简介作者

序:赠序。多为推重、赞许、勉励之辞。

2、学生齐读课文

3、出于幻灯片①学生解答生字词。

4、出示示片②学生梳理文句,对不懂的地方进行发问。

5、感知课文。

a、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通过作者自己年青时学的艰苦经历,劝勉马生利用便利的条件虚心求教,认真读书。

b、文章是如何进行阐述的?采用了什么写法?

请同学分析

文章第一段围绕“啫学”二字着重写了自己求学的勤且艰。有无书之忧叩问之难

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第二段写了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无衣食之忧无奔走之劳

无无师之艰无无书之难

并得出结论,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3-

这就证明了:在困苦的环境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的条件却不能达到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证明其用心不专。

6、请同学们再读第二段。

7、课文最后一段赞扬勉励马生,点明了写序的原因和意图。

8、下面咱们根据课文内容来续两联对联。

a、东阳马生撰长书谒长辈

浦东宋濂作文章勉后生。

b、被绮绣、饫甘肥、业有不精怎可怨天?

书满栋、师常伴、德的有不成岂非不专?

(着沿敝衣、日再食、德有所成岂谓不专?)

9、清衣同学们举出古今中外许多经过苦难的磨砺最终成才的故事。

10、你们能举出一些有关的名言吗?

学生举手发言

11、大家想一想;成功除了需要艰苦的努力,还需要什么条件呢?(科学的方法,良好的求知时机等)

12、出示幻灯片③考察迁移能力

晋王羲之,??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忱中,-4-

窈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少,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①解释加点的词

②试译上述短文

③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

13、结合本课时内容,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想。

同学们,你们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希望你们抓住人生的这个黄金时期,刻苦学习,储蓄知识,用自己的青春的拼搏赢得灿烂的明天,愿你们能鲲鹏展翅直上九霄。

三、布置作业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请同学们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啫 学无书之忧叩问之难

余——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勤艰对比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优越心不专耳太学诸生——无衣食之忧无奔走之劳

无无师之艰无无书之难

-5-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600字[此文共819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