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基层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城乡融合发展活力理论工作学习心得

时间:2024-11-06 16:19:53
深化基层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城乡融合发展活力理论工作学习心得[此文共1084字]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morneau”为你整理了这篇深化基层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城乡融合发展活力理论工作学习心得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成都市郫都区围绕基层体制机制改革,以优化顶层设计为牵引,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在镇(街道)职能转变、优化完善机构设置、创新编制管理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构建与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相适应的简约高效的基层机构职能体系。

突出职能转变,重构镇(街道)职能体系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科学配置镇(街道)职能。强化镇(街道)抓统筹社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社区平安“五大职责”,推进镇(街道)工作重心向为群众和企业提供精细化的公共服务转变,全面推动镇(街道)承担的产业发展职能向产业功能区转移,解决镇(街道)职能错位越位问题;二是应对治理难点,统筹推进权限下放。着眼理顺条块关系,赋予镇(街道)对职能部门派驻机构负责人的考核权和任免建议权、对派驻执法力量的统一指挥调度权、对辖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验收的参与权、对区域内事关群众利益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的建议权、对涉及多部门协同解决事项的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权,解决基层治理“权力有限,责任无限”的难题;三是坚持权责匹配,合理制定“三张清单”。探索建立镇(街道)职责任务、公共服务、属地管理三张清单,确保依清单履职、按清单问效、照清单追责。

统筹优化镇(街道)机构设置,促进基层高效顺畅运转

一是完善内设机构设置,推进镇(街道)职能有效履职。对镇(街道)原有的机构进行优化整合,统一设置综合、党群、营商环境、社区治理、民生服务、综合执法协调、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8个必设内设机构,满足基础服务保障工作。允许差异化设置双创服务、产城融合、项目服务、社区统筹等1个“个性”内设机构,突出区域特色;二是推进服务机构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将直接面向群众、企业量大面广的100余项审批服务事项进驻镇(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最大限度实现群众“就近办、自助办、一次办”;三是完善综合执法体系,健全镇域执法运行机制。将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执法力量和资源进行下沉,构建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的综合执法格局,实现基层“看得见、管得住”。

健全人员编制统筹机制,助推镇街现代治理提质增效

一是探索构建人员编制配备模型。建立镇(街道)行政和事业编制测算体系和配备模型,既保障镇(街道)运转的基本需要,又对镇(街道)差异化需求进行个性化配备。为镇(街道)核增事业编制150名,保障民生事业发展需要;二是逐步推行“基本编制+动态编制”管理模式。建立行政编制“动态库”、事业编制“周转池”,用于保障镇(街道)承担的重点工作及阶段性重大任务、引进人才等用编需求;三是建立镇(街道)编制资源“红黄绿”管理机制,实行超编“红灯”警示,人员只出不进;满编“黄灯”预警,严控使用“动态编制”;空编“绿灯”通行,灵活使用编制;四是加强和规范编外人员管理。完善编外人员管理办法,健全编外用工“员额总控+薪酬总控+自主设岗”模式,严控编外人员无序增长。

《深化基层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城乡融合发展活力理论工作学习心得[此文共108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