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诚信和谐先进企业文化(精选多篇)[此文共8565字]](https://img.hxli.com/upload/9364.jpg)
第一篇:构建诚信和谐先进企业文化
《触摸企业灵魂》是xxx集团一本创业传记,记录了xxx集团员工十年来创业的光辉历程。书中那些脚踏实地,可歌可泣的故事感人至深,是值得我们xxx人引以自豪和传承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一个企业如果有了良好的企业文化,那么企业的根基才会稳中有固,才会发挥最大能量,助理去也走向辉煌。在集团公司高扬的旗帜下、作为xx发
电公司的普通一员,我有着深深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员工爱岗敬业,忠于企业,这种和谐关系在《触摸企业灵魂-中电投集团文化故事》书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和诠释。
掩卷而思,我被每一篇中的每一个故事所折服,甚至被故事中的每一句话所打动,他们虽然平凡,但却如此踏实。《一个都不能落下》一文让读者了解到境外员工付诸的艰辛汗水;《虽然只是300元》一文让人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爱,什么是无私与善良,人间大爱无疆的至纯至爱,让人折服;《一份技术报告》中的大周是千万名员工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求实务真、追求卓越的缩影;《中国第一张电子商业汇票》展现了中电投人不甘落后,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海涛的幸福生活》的主人公就是我们白城发电公司的众多优秀员工浓缩。我们年轻的大学生深深体会到公司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中电投员工的幸福,激发他们用感恩的心回报企业,爱岗敬业。
书中没有过多提及企业领导层,但书中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远大的目标,用无形的企业文化驱动着每个企业扬帆远航。书中故事是集团公司众多优秀员工的代表,他们用那一首首感人的先模事迹带动着众多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和耕耘。xx发电公司五年来,始终保持一个昂扬向上有朝气的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队伍,打造一支会科学管理、能克难攻坚,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员工队伍,取得了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殊荣。正是公司管理层带领广大员工在“团结、求实、拼搏、进取”的企业精神引领下,发挥了集体智慧的无穷力量,为白城发电公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
2014年xx发电公司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日益严峻的经营形势,全体员工上下一心,统一思想,以人为本,构建起诚信、和谐、先进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为公司长远发展贡献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如何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如何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企业的发展有赖于员工的贡献,员工的发展需要立足于企业这
个平台,二者是一个荣辱与共的整体。我们不可能一味地要求员工做
出牺牲来成就企业,这只会挫伤员工为企业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人是
有欲望的,只有在付出劳动的同时自我也得到利益人们才会源源不断
的做出贡献。在西方的“理性文化”时代,忽视了人的利益,因此,
在这种企业文化指导下的管理实践的成效是有限的。相反,二战后的
日本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十分强调组织归属、团队意识,使企业和员工
的利益都得到了和谐发展。
在企业的运作中,体制和制度是行动的标准和依据。一个企业
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制度,就已经是成功的一半。要制定出正确
的制度,关键是依据的理论基础是正确的。和谐企业文化应该建立在
“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对人性更多的是持一种肯定的态度。首先,和谐文化建设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必然反映。现代企业
不仅需要确立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更要确立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
战略,以便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和谐文化建设是当代社会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客观要求。
一方面,现代经济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依赖于经济发
展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的不断增强。知识、智慧、审美、生态
价值等文化因素广泛渗透到商品的设计、生产、交换、消费等各个环
节,包括价值观、社会声誉、形象、品牌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
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职工的精神
需求。这不仅使企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也具有根本性意义。
另外,和谐文化建设是当代企业协调持续发展的需要。当代发展理论在反思传统发展观念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导的经济、科技、文化与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协调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发展的文化内涵,推动观念变革和文化创新,使发展超越单纯的经济增长层面而提升为文化创造和人自身的发展过程,赋予发展以明确的人文价值导向,从而不仅使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危机”得以解决,而且使发展过程的社会问题和精神文化“困境”也得到缓解或消除。所以,和谐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企业的价值要求。
1.形式与内涵的结合:不管是企业文化的管理模式在改革开放后被引入到我国后的企业文化建设,还是近两年随着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主义,从而影响到社会方方面面来看,许多企业只是从表面和形式上模仿和学习,如热衷于搞文艺活动、喊口号、统一服装、统一标志等等。然而,却缺乏对和谐企业文化内涵的真正理解和内化。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包括各种符号、英雄、活动等。因此将“和谐”理念和价值观内化后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和谐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
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没有对和谐企业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和丰富,就很难有正确而客观的理论指导管理实践。从另一方面来讲,不能对理论的很好运用,也就没有达到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初衷,更谈不上对理论的完善和充实。只有二者结合,相辅相成,最终才能互相促进,同时发展。
3.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尽管我们提倡的是以和谐为主流的企业文化,但是文化的生成和运用,最重要的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共同的基础上要有自身特色。完全的同一,并不是和谐社会的面貌,多形式的和谐更能丰富和谐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观念交织、文化交融的时代,加上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企业体制机制的变革,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大范围、大力度地在职工中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企、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树 ……此处隐藏3601个字……发展。要解决目前企业改革发展与员工认识发展的矛盾,关键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依靠先进文化的力量提高员工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提升企业发展力。从目前国有企业的现状看,在一些企业中,并没有完成好从传统管理、经验管理向现代管理、科学管理的转变。这种状况反映的是企业文化的落后、
文化的冲突、文化的混乱,如不尽快改变,企业和员工最终将丧失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历史地、客观地、现实地、全面地审视企业,坚持对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在扬弃中继承,对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学习中创新,把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中的精髓与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本质相融合,在继承与学习的过程中创新和发展,努力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
所谓先进文化,就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是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是符合员工发展愿望的文化,是切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文化,从本质上讲,必须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员工忠诚、敬业、勤奋、奉献的品质,引导员工追求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鼓励员工遵循共同的思想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激励员工把工作当作事业的追求、人生的乐趣,自觉主动地做好一切。依靠先进的文化提高员工素质,挖掘员工潜能,激发员工活力,就是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就是把企业发展建立在员工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就是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总之,创建和谐天铁、提升企业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任务,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实践。我们应牢固树立起“科学发展、和谐服务”的观念,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在推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作者:宋联可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和未来利益,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和谐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大基本特征。前五个特征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第六个特征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胡锦涛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首先应形成和谐的企业氛围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企业文化是特定企业在处理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起来的基本假说的规范(schein,1984)。可以根据企业文化的某些相似性将其分类,一些学者(deal and kennedy,1982;wallach,1983;quinn,1983,1984;罗长海,1991;kotter and heskett,1992;mannlx,1995;goffee and jones,1998)曾尝试分类,但因视角不同而划分有异。
什么样的文化是和谐文化,什么样的文化容易向和谐文化发展?和谐文化最大的特征是提倡诚信友爱,强调人际关系。由和谐文化的特征可知,强调内部关系的企业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雏形。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描述强调内部关系的企业文化:wallach(1983)的支持文化,意在建立友好的环境,鼓励员工平等、互进,倡导开放、和谐,强调“家”的价值观;quinn(1983,1984,1991)的团队文化,关注内部,强调灵活,提倡关心、承诺、士气、讨论、参与和公开,关心人际关系;mannlx(1995)的关系导向企业文化,强调关系,提倡建立和谐、合作、支持的环境;hood (1998)的平等文化,鼓励高度的团队参与决策,倡导参与、授权和过程;goffee和jones(1998)的共有型文化,具有高度的社交性和团结性,企业充满了亲密、尊重和友善,同时企业目标放在优先位置。强调内部关系的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雏形,宋联可(2014)认为quinn(1991)竞争价值模型中的团队文化与和谐的企业文化最为接近,因此,可以借鉴相关理论来构建和谐文化理论框架,从而为创建和谐文化提供理论支持。
在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并没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企业文化专员,有的企业甚至连最基本的核心理念都未形成。但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不管这个企业是高度重视还是完全忽视,企业文化从企业创立的第一天起,就一直伴随企业成长直到企业死亡。事实上,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正式、科学地专门创建过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却又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自己文化。其实,这些企业已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孕育了企业的精神、形成了企业的制度、引导了企业的行为、决定了企业的物质,自然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
虽然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系统地创建过企业文化,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又自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无疑,人力资源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针对这一类企业,宋联可在2014年提出了“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 based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是指,在一定社会大文化环境之下,经过核心人物长期倡导和全体成员共同认同,在实践中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要手段创建起来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除受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外,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少学者注意到人力资源管
理的作用,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创建、维系和变革,是影响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wong(1996)发现跨国公司文化建设仅通过器物表现是无效的,更为重要的手段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它可以说明公司的价值观、信仰、假设。cabrera(1999)认为设计符合组织战略需要的人力资源实践规划是获取战略文化的两条途径之一。无论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还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它们都对企业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是整个社会的需求,借助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更简单、更迅速、更彻底地实现这一目标,h-h模型为完成这一伟大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h-h模型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创建和谐企业文化(harmonious corporate culture built through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模型。创建和谐企业文化是目标,人力资源管理是手段。
企业文化有多种类型,和谐企业文化是其中一种。和谐企业文化是符合中国当代社会需要的企业文化,该文化的定义、构成、特征需要进一步分析,这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该模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关注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挑选、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薪酬福利、劳动关系八个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如何通过这八个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创建和谐企业文化是h-h模型的核心内容,也是该模型将要解决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