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时间:2025-01-03 08:38:05
大学生调查报告(精选多篇)[此文共9996字]

第一篇:大学生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能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有力地抵制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防止种种迷失方向的危险,振奋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用几代人的努力建设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考验。尤其是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党农村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在中国加入wto组织后,世界各种文化思潮必将冲(感谢访问WWw.)击着我国的思想文化阵地,因此,能否搞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影响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与稳定。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均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的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流是好的,但也还存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容乐观,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亟待加强和改进。

因此趁着暑假我们就对加强我们县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我主义采用的是探访、问卷调查以及上网查阅的形式展开的。调查人群:包括我县的大街上的人群。此外我也向村长了解了一些情况。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精神文明建设,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这两个方面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三个方面。其中,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方面,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那为什吗要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呢?通过调查分析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方针,党的十六大更是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民的小康,也就没有国家的小康。要将这宏伟的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首要的是广大农民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要有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这种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来自精神文明建设所提供的精神动力。有人可能会说,农民用不着讲理想,非凡是现在的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讲不讲理想影响不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好比人体的“脊柱”和大厦的支柱,没有它,人就不能竖立和行走,大厦就会倒塌。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没有灵魂一样。作为一名农民,假如不讲理想,就不可能自觉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只有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在农民群众中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人生导向,才能改变农村面貌,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不苦干不行,光靠大干苦干也不行,而要苦干加巧干,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和耕作方式,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实现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现在农村经济文化落后,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和半文盲。这种状况不改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不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就会因缺乏智力支持难以达到。文盲不除,科技难兴。只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和科技事业,不断开发农村智力资源,使农村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农村经济的发展才能从粗放经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发动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在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并不是每一个农民和基层干部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都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并不是对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都能摆得正、处理得好,并不是对改革中的一些新事物都能很快接受和认同。有的对某些政策心有疑虑,或担心政策变而不敢执行。有的因某些政策可能使自己的眼前利益暂时受到影响就想不通,有情绪,不愿执行,甚至公开抵制。有的不顾国家和集体,只顾自己,甚至不择手段坑国家、损集体、肥自己。有的地方歪风邪气盛行,赌博、封建迷信成风,农民手中好不轻易攒起来的一些钱,都用在歪风邪气上了。要改变这种状况,把农民的思想觉悟提高一步,把农民的心拢到一块,把广大农民的心思和积极性凝聚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来,就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好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毛主席曾说过,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只有这样,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也只有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户、做到人,并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造就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型农民。

了解了这些我又拜访了村长,找他了解了一些情况。据村长介绍,为加强我们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县里也采取了不少措施,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县里给各个村里村都安了广播,每天定期播放一些国家新闻,有意无意的让村民关心国家大事,让村民们真正的融入国家生活,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主人。此外为了丰富村民的生活,县里还组织每个月在村里放电影,还时不时的举行一些文化义演,让村民积极参与其中,丰富文化生活。虽然政府部门已经采取措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但是问题还是存在的。通过调查我觉得主要有几方面:一是公民道德意识不强,不文明不道德现象屡有发生。有些市民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及生活垃圾,不文明行车乘车,语言和行为粗俗,社区街道、景区景点等公共设施屡遭损坏或丢失。

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建设动力。一些干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精神文 ……此处隐藏4974个字……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从小到大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好像总是那几个,而且那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领家庭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要少,而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于孩子的读书上。这些贫困生从小就被灌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才能摆脱贫困,摆脱做农民的命运。因此这些贫困生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一般都很优秀,他们将读书不仅仅是看成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的是他们走出贫困的一种手段。但这也只是总体情况,并不是每一个贫困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这一部分的贫困生由于家庭的贫穷只好带着他们的读书梦,并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实现,从而这种思想不断地继承下去。

由于贫困,这些学生们在择校时,尽管自己的分数很高,他们考虑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转移到学校的学费多少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暑期,我深入农村接触了不少贫困生,他们之中有成绩非常好的,也有高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的时候,是个早晨,我走了大概三个小时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过(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后,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见了一座用黄泥制成的土砖建筑的房屋。进去以后,林青(化名)和他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个挺活泼的人,很健谈。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

“我填志愿时,只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个太差的大学,另一方面,学费是一个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我只能选择西北方向的学校,我不希望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

林青在大学的成绩不错,接连四个学期都拿了奖学金,林青还有一个妹妹在读高中。据林青的母亲说,林青的父亲在外务工,她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千块钱。除掉家里的日常开销,根本就无力供两个孩子读书。林青在无奈之下只好申请了助学贷款。在农村似乎家家户户都除了务农之外,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没事的时候就摸锡纸,据说一打锡纸大概有一千多张,可以卖10元,平均一下,一张锡纸还不到一分钱,一天下来摸的熟练的也就一百来张。不光是这样,夏天的时候锡纸由于高温,常常会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林青的母亲没事的时候也就靠这个赚点钱,另外还制作一点香找人代销。就是这样也还不能满足林青的大学学费,更不用说生活费了。林青在大学里,不光要学习,还要做兼职。

“我这个学期带了两份家教,勉强能够安排好时间,使学习与工作能够同时进行。“

对于林青这样的学生来说,学费问题是家里的主演负担。但他总算是金榜题名,跨进了大学的大门。同时对于那些家庭状况不好,学习成绩又不怎么理想的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

二、进入大学之后的困扰。

今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下大力气构筑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原来为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贫困生入学难、在校读书难的现象已经有了较大改观。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设立国家助学贷款。但是这项措施实施的到底怎么样?有没有真正的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呢?

过去,助学贷款政策为解决贫困高考生的大学经济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人们认为,经济越困难的家庭越愿意选择贷款,但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关于贫困声问题的调查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意外地发现,贫困高考声对助学贷款的需求呈两头细中间粗的“纺锤状”分布:

分析认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的学生更需要社会的资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为还贷款能力更强,对还贷能力的自信决定了他们更愿意申请助学贷款。而对于家庭收入稍高的贫困学生来说,上大学后勤工俭学等方式补贴生活费或者学费的选择更为突出,毕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该群体中相对较强。

报告披漏的一组数据让人感到吃惊。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余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

然而,截至2014年底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的比例约为11.4%,约有178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

三、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南方周末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报道《毕业陷学债泥潭就业如镜花水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深刻描叙了西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同样的大学学费,在西部,这相当于一个强劳动力35年的收入

同样的就业压力,在西部,这或许意味着多年待业靠搬砖头谋生

知识没能改变他们的命运,相反可能加剧了他们的困境

这一切,急需引起社会各界的警惕和关注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高校在校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有教育专家分析,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只用4年时间就走过了美国27年的历程,堪称壮举。

如此快速的扩招,在给更多人上大学机会的同时,后遗症也难以避免地开始频频发作,在西部贫困地区症状更为明显。

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相比,贫困毕业生多来自穷乡僻壤或城镇低保家庭,没有可恃的经济基础;没有可依靠的“人脉”,只能靠自身奋斗;免得不菲的就业成本,背负着个人的夙愿、家庭的寄托,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因此,贫困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取向显示出迫于生计、更为务实的特点。

——毕业后发展的选择。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贫困生更趋向尽快分担家庭的重担,回报自己的家人。因此,贫困生考研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直接就业。笔者对华中地区10所高校所做的专题调查表明,应届毕业贫困生考研的比例比非贫困生低40%左右。

四、小结

综上所述,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在农村,大学的学费支出

成为了农民的主要负担,从而与农民问题又联系在一起;贫困大学生在将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学费来源以后,从而又引发的助学贷款的申请的问题,进而涉及到整个贷款体制的问题;贫困大学生毕业以后能不能按照约定偿还贷款,又会引起以后的助学贷款的发放问题;四年大学毕业以后,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贫困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为了自己的生存奔波,在学业的完成上又将面临与常人不同的困难,有些贫困生过于看重奖学金,从而忽略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引起贫困生就业难的问题。贫困不仅仅给大学生带来的是经济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是引起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与大学生犯罪也息息相关。贫困大学生问题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问题,它的解决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与帮助,同时,我认为更加重要的是,贫困大学生应该要一个健康的心态,一颗感恩的心,“人穷志不穷”努力学习,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家庭。

参考资料:

《西部贫困大学生调查:透支35年收入上4年大学》:南方周末,2014年5月25日

《中国贫困大学生研究报告》:中南民族大学

《南方周末》:考上大学与一位父亲之死

《关于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肖波

《南方周末》:高等教育的高风险不容忽视

《大学生调查报告(精选多篇)[此文共999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