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化产业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时间:2024-11-10 16:19:58
区文化产业调研报告(精选多篇)[此文共20342字]

近年来,荷塘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以生态宜居、文化休闲”为特征的商贸次中心发展定位,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更好的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准确把握荷塘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促进我区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座谈、走

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荷塘区文化产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一、荷塘区文化发展现状

(一)发展三大优势,奠定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

1、文化底蕴丰厚。目前,我区的文化形态主要有以龙山寺和仙庾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硬质合金厂、车辆厂、千金药业等为代表的现代企业文化;以流芳园、抗日工事遗迹、抗日阵亡将士墓、刘劭民烈士墓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仙庾岭、婆仙岭为代表的城郊休闲文化;以仙(内容来源好 范文网WWW.)庾庙会系列活动、仙庾镇及明照乡的赶集、逢年过节的耍龙舞狮、花鼓戏、剪纸艺术等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全区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文昌阁(仙庾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仙庾庙、流芳公园、601老年公寓;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仙庾庙会;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个。

2、文化实力雄厚。一是顺利完成文化体制改革。新成立荷塘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撤销荷塘区文化市场稽查队,明确荷塘区文化馆,全额拨款事业编制6名。辖区共1乡1镇5个街道办事处,现均已设立了综合文化站,确定事业编制3—4人。二是民间文艺团体遍地开花。有民间艺术团体23支,总人数750余人,年活动场次超过2014余场。三是群众文化蓬勃发展。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大型文艺汇演、秧歌、腰鼓、趣味运动会、广场舞比赛等各种节会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荷塘区连续两年获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南省群体工作先进单位; 2014年株洲市首届合唱节荷塘区代表队获银奖;自创小品《何结巴打狗》参加全省首届农民艺术节获“金穗奖”;创作《魅力荷塘》、《映日红荷》、《潮涌荷塘》等一系列体现荷塘改革发展成果的书籍,目前《文化荷塘》丛书正在编撰中。

3、文化基础深厚。辖区范围内乡镇街道分别建立了综合文化站,35个社区分别建有综合文化活动室;39个村分别建有综合文化室、农家书屋以及文化信息共享点。文化企业有艺术品市场1家、影视制作公司1家、印刷厂42家、网吧132家、电影院3家、ktv10家,其中销售超百万的有113家,过千万的有2家;互联网终端用户占辖区常住人口比率20%。据统计,2014年全区文化产业营业总收入14.5亿元,总资产总计11.9亿元,全区文化市场呈现繁荣、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完善三大举措,激活了文化产业的动力

1、政策引导。我区在2014年制定了《荷塘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荷塘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株洲荷塘月色示范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各个政策指导意见。

2、政府扶持。一是结合“文化惠民”,解决“两难”问题。株洲第一家全部由民间资本组建的湖南高威影视有限公司和株洲昊文公益电影放映有限公司落户荷塘区,通过“政府买单,群众观影”的方式极大的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老百姓们的热烈欢迎,还有效的拓展了荷塘区群众文化市场,探路解决了群众对文化需求和文化企业开拓市场之间的矛盾。二是结合各种节庆日活动,活跃民间团体。三是结合部门职能,服务文化市场。

3、机制激励。推荐了一批优秀的农家乐创建湖南省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旅游家庭宾馆,整体提升了荷塘区农家乐的档次。推荐龙山寺佛教文化园景区申报a级景区,今年该寺按照国家3a旅游景区的标准,投资1000余万元,启动了改扩建工程。

(三)打造三大品牌,形成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平台

近几年来,我区发展定位越来越明晰,以仙庾岭为中心,重点发展文化休闲类项目,打造荷塘月色;以工业园二期为主体,引进高科技环保工业项目,打造金山新城;以东环北路周边为板块,引进商贸企业,打造荷塘商贸城;以新华西路两侧为主区域,引进商业项目,打造商贸次中心。

1、旅游文化—“荷塘月色”。 针对仙庾风景名胜区策划了荷塘月色项目。项目规划范围包括仙庾、香草塘等8个村,面积2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范围8.2平方公里,启动区范围2.5平方公里。该项目总投资为100亿元,近期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中期集中力量打造会议中心、度假区等接待设施;远期完成新市镇集中安置点建设,打造生态宜居项目等。目前,总投资1.2亿元由盛世芙蓉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耕食记’——中国炎帝文化创意农业园”项目(占地400亩

)和“仙泉谷”生态酒店项目(占地100亩)已试营业。另外,湖南省少数民族文化园拟投资20亿元,选址在荷塘区樟桥村仙人造水库及周边地块,项目规划用地9200亩(其中项目建设约1500亩,保留自然生态面积85%以上)。努力将该项目打造成国内顶级休闲度假及民族民俗文化基地,力争成为中南第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和国家级文

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2、商贸文化—“荷塘商贸城”。荷塘商贸城建设项目选址于石宋路以东,新文化路以北,320国道两侧,共约10178.2亩土地。目标旨在打造一个大规模商贸市场群和集国际连锁商业、高档住宅、五星级酒店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目前,已有上海喜盈门国际连锁商业企业、东方夏威夷、三和·美林湾等亿元项目签约。项目对繁荣红旗经济商贸圈,打造商贸文化的品牌具有重大意义。

3、工业文化——“金山新城”。生态低碳示范新城——金山新城,项目总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以“产城融合、三生宜居”(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为定位,形成行政区、产业区、商务区、文体区、商业区科学分布,各类配套产业及设施齐全,城市发展与工业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的新城市综合园区。目前,引进了总投资10亿元、年工业总产值100亿元的三一重工产业园项目和投资达65亿元的中基国际高等级老年社区项目。

(四)举办三大活动,增添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活力

1、“荷花节”。我区每年举办株洲“荷花节”系列活动,形成了夏季赏荷“穿越荷塘”、秋季赏月“中秋吟唱”“篝火晚会”等品牌活动,其中“穿越荷塘”在我市形成市民参与度最高,影响最大的品牌活动。2014年,实现旅游收入2014万元,接待游客15万人次;2014年,实现旅游收入2622万元,同比增长31.1%,接待游客20.01万人次,同比增长33.4%。2014年,景区接待游客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60万元,同比增长30%。

2、“汽车展会”。今年,在株洲汽车城举办2014株洲汽车展,四天内有30万人次前往赏车、购车,共成交汽车1843台,销售额突破2亿元。据统计,上半年我区汽贸行业零售额同比增 ……此处隐藏17063个字……个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均拥有万册图书馆,202个村(社区)都建有图书室。各类博物馆、文物机构3个,藏品3100件,参观人数达4万人次/年。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中演出业机构为1个、文化娱乐业604个、艺术培训业1个。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30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2万户。

(五)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江宁区充分发挥对外开放优势,积极吸引区外资金参与兴办文化企业。南京广电集团与江宁区政府共同出资组建了“南京江宁广电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国旅联合以阳山碑材为依托,投资数千万元开发了“南京明文化村”,年吸引游客数十万人。目前,年投入我区文化产业的民间资本近5亿元,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江宁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一)文化产业意识比较薄弱,与经济、教育、科技相脱节。

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正确理解和处理文化的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事业属性与产业属性、花钱与赚钱、先进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关系。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还缺乏广泛的社会共识,还没有营造出一个较好的社会环境,还没有从根本上确立文化产业的地位。

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与江宁区所拥有的文化、教育、科技资源以及经济规模不相符合,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的转化为产业优势,对经济的贡献率还较低。

(二)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缺乏政策扶持。

目前,江宁区还存在文化行政管理机构交叉重叠、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现象。文化市场及相关产业实际上多头管理。文化部门管理演出、娱乐、音像、网吧服务市场;广电部门管理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部门管理书报刊、电子出版物、印刷市场;旅游部门、宗教部门、建设部门都参与旅游资源管理。划分过细,或互相交叉,缺乏协调统一,未形成合力。在政策上亦缺乏扶持民营资本进入文化市场的优惠政策,致使非公经济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存在一定障碍,影响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三)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文化产业的规划方面,江宁区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尚缺乏一个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理论研究滞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如何定位以及文化产业的性质、特点、规律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长期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至今尚未形成。

江宁区目前的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空白、劣势的行业还不同程度存在。在文化及相关产业9大分类中,“出版和版权”类还是空白,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所占的比重还不高。文化产品服务市场供给相对不足,适合市民消费的文化项目还有待增加和完善。各文化产业之间缺乏合作,尚未形成完整有序的文化产业链,不能形成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还没有建立起占领市场、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性文化产业门类。

(四)文化消费市场有待培育和开发,投资文化产业的氛围尚未形成。

与江宁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群众的文化消费观念相对滞后。广大群众除子女教育投资方面外,文化娱乐消费投入较少,全区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还很低。居民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

四、江宁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2014年7月,国家已将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纳入了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日程。近期,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有关政策,为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政策支持。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是大趋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宁区文化产业的规模亟待发展壮大。如何顺应时代需求,更快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区十分重要的发展课题。

(一)强化文化产业意识,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正在壮大的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和地区和谐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近期,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充分表明文化产业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文化产业的相关内容,同时转变现有观念,促进文化资源与市场的接轨。

加强宣传,强化意识,使全区上下深刻认识到文化产业在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从思想上明确和提高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

(二)制定科学的文化产业规划,出台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目前,江宁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初有起色,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长远和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为此,抓紧制定《江宁区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了解自身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形成我区文化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应尽快制定并认真落实相关政策,从财政、税务、信贷、土地等各个方面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和扶持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文化产业的建设,推动江宁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整合产业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填补空白和不足。

江宁区应整合现有产业资源,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扶持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把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组织起来,改进工艺、提高技术,带动整个产业水平提高,最终形成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产业品牌。同时,不断完善文化产业门类结构,填补空白和不足,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良性循环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

(四)实施人才战略,引培并举,造就大批既具有专业知识,又精通生产和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主导的“新经济”产业形态,它的发展主要依赖特定的人力资源。这主要包括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三大类。一方面要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通过培训锻炼,造就大批文化产业人才,重点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精通文化产品生产和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拓宽人才选拔途径,积极引进文化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实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的人才战略,用优厚待遇吸引人才,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五)培育全区文化消费市场,扩大内需,拉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消费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江宁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居民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改进,居民精神需求和人口素质的持续提升,文化产业消费市场的潜力巨大。初步分析,江宁区居民的文化消费已经更加注重产品的品位和内涵,更加追求时尚和标新立异,更加追求多样化。今后一段时间,一方面要继续改善居民的经济条件,为拓展文化消费市场提供物质保障;第二,要科学培育和合理引导居民文化消费习惯,提高文化消费意识,不断宣传文化生活的重要性,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

更多范文: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

周村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区文化产业调研报告(精选多篇)[此文共2034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