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

时间:2025-01-03 08:37:19
《祝福》教案[此文共5876字]

【寄语】《祝福》教案共含2篇,由的会员投稿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祝福》教案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祝福》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全文,能够具体说出故事的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能说出文章所采用的的倒叙的叙事手法,并能分析并说出这种手法的作用。

3、能概括出祥林嫂一生所发生的事情。

4、能能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并能初步感知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原因。

二、教学内容:

1、故事六大情节(重点)

2、倒叙的作用(重点、难点)

3、祥林嫂的人生阶段(重点、难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绍兴鲁镇发生了一桩命案。据说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那么,这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夫人到底是谁呢,在他身上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又是谁是这桩命案的始作俑者呢?而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展现这个故事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一起去深入了解体会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一)概括故事情节

快速地浏览这篇文章,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求大家:(展示ppt)

1、阅读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内容)。

并且思考: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请学生回答: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一个小问,明确小说采用的是倒叙的修辞手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六部分的情节概括

序幕:鲁镇准备祝福

结局:祝福之夜惨死

开端:逃避初到鲁镇

发展:被逼卖到贺家

高潮:再寡再到鲁镇

尾声:鲁镇正在祝福

请学生回答倒叙在本文中的作用

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二)了解祥林嫂的一生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祥林嫂已经死了,假如现在大家都是大侦探福尔摩斯,我们要来调查侦破这起案件,那么首先我们要做的是不是应该详细了解死者啊?好的,下面我们就看到文本,从“我”的叙述当中找出祥林嫂每个人生阶段的故事。

(1)老师首先进行示范:看到第二大部分第二自然段,看到揭示时间和年龄的词语。二十六七岁,明确两个信息,二十六岁之前与祥林结婚。二十六七岁,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来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2)快速浏览。(扫描式阅读,关注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词汇和句子)

由老师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合作探究,通过阅读文本,查找关键信息,探寻出祥林嫂"二十六七之前;二十六七;二十七八;二十八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岁;三十七八岁"这几个重要的时间点以及祥林嫂所经历的事件。

明确:

二十六岁之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来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被婆婆抓回去,改嫁。(为什么会撞破头?老师补充封建礼教思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二十八九:得到消息,改嫁,年底生小孩,孩子叫阿毛。这个时候的人生相对平稳。

三十、三十一岁:家里出现重大变故,先是丈夫患了风寒而死,然后是自己的孩子被狼给叼走了。估计两个家庭悲剧的发生不到半年的时间。然后重新回到鲁镇做短工。(礼教思想)

三十二三岁:在鲁镇做工。经常说起孩子被狼叼走的情景。捐门槛。祭祖事件。(迷信思想)

三十七八岁:最后来到鲁镇,死于鲁镇的大街上。

第2篇:《祝福》教案

下面由的作者为你提供《祝福》教案的写法。

教学目标:

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介绍背景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检查预习

1.解释词语。

寒暄尘芥堆淡然俨然咀嚼赏鉴沸反盈天不更事《四书》(见教材注释)

2.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研习新课

1.学生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教师点拨,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统一意见,形成下面的表格: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自己的特点?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

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

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提问: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3.指导学生研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学生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此处隐藏773个字……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在讨论中注意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并分析“思考和练习”六的三个句子)

提问: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祥林嫂为什么要化那么大的代价去捐门槛?捐门槛后祥林嫂有哪些变化?

讨论归纳:柳妈是个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她的话,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但却使祥林嫂思想上更加痛苦。祥林嫂花了12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

请一学生朗读“冬至的祭祖时节……那我可不知道”。思考:使祥林嫂受到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接着祥林嫂发生了什么变化?

讨论归纳:

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四婶仍不让她沾手。其实,四婶的背后是鲁四老爷的话:“伤风败俗”,“祭祀的时候可用不着她帮手。”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祥林嫂受到打击后“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胆怯,惴惴,是一个木偶人(阅读时注意这一段的重点词和关联词语),作者写出了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显示了心灵上的巨大创伤。最后,祥林嫂竟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

思考: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明确: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布置作业

1.将祥林嫂临终前的肖像描写与前两次比较,体会其对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的作用。

2.思考小说取名《祝福》的深刻含义。

3.完成“思考和练习”五。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识

由同学回忆祥林嫂两次到鲁镇时的肖像描写,特别是眼睛的变化,填入小黑板上的表格。

研习新课

1.阅读前面第3段开始的内容,思考: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明确:(填入小黑板中的表格)

(前两次的内容从略,也可以用幻灯投影。)

从这一次的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祥林嫂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2.比较几次肖像描写,讲析作者刻画人物的特色。

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鲁迅先生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画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无声的控诉。

3.思考:祥林嫂的疑问反映了什么?应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

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及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长期困扰她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

提问:对祥林嫂的发问,“我”的态度怎样呢?

明确:“我”是意外、踌躇、吃惊,回答是吞吞吐吐、支支吾吾。实际上,正是“我”同情祥林嫂,才更觉得难以回答,只得含糊其辞,不作正面回答。

后面几段,是:“我”的自我剖析,反映“我”既同情祥林嫂,又不敢正视现实。有些议论,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的否定与批判,阅读时仔细体会。

提问:祥林嫂的死,引起什么反应?

明确:没有人关心,长工是漠不关心的,唯有鲁四老爷还要大骂“谬种”。这个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是如此冷酷无情,他把祥林嫂逼至绝境,到死后还是如此残忍无情。

4.学生个别朗读“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其中的一些语句?

明确: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我”的心情,从“寂静”、“沉寂”等词中可以看出。中间的议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轻松”实际上可理解为愤激和沉痛。

这一段景物描写与最后结尾的景物描写在时间上衔接,那么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又有什么作用呢?

5.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思考其作用和特色。

教师讲析:这一段景物描写是由回想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

6.讨论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

明确: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7.讨论、归纳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布置作业

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反映过年时热烈欢乐的气氛。

的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2篇《祝福》教案范文,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找更多《祝福》教案范文。

《《祝福》教案[此文共587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