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共2篇)

时间:2024-12-20 16:20:05
村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共2篇)[此文共6633字]

村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有时会面对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往往需要预先编制好应急预案。那么你有了解过应急预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村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有效防治我村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编制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南平市、武夷山市的部署,结合____村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机构和职责

1、应急工作组:在乡镇政府防灾抢险指挥部的领导下,村成立应急工作组,组长由______(村主任或村书记)担任,成员有______(村两委、各村民小组组长和国土资源协管员)。应急工作小组的职责是:向村民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基本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各项措施;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

职责分工:

(1)组长: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本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负责向村民公布本预案。

(2)民兵营长: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地质灾害临灾抢险、排险。抢险小分队由______组成。

(3)村国土资源协管员:负责发布本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监督监测点监测人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人做好监测和巡查工作;负责地质灾害点监测资料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和上报工作。

(4)村民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村民小组范围地质灾害点监测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负责及时向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地质灾害灾情。

(5)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项工作各村根据实际进行分工。

2、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基于民兵和受影响的村民分别组成村(组)级巡查小组。巡查范围见村(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表。

二、防灾抢险

1、汛期值班人员

值班人姓名:电话:

注:值班采取一人一班制,具体以当时安排为准。

2、地质灾害点监测、易发地段巡查防灾避险。

3、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本村遇大雨以上强降雨和接上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密地质灾害点监测、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特别是要加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房前屋后大于25°以上的土质斜坡、沟口及沟边低洼地带的'巡查、排查。发现险情征兆,立即组织受影响群众撤离,并及时上报。疏散安置地点必须在汛期前实际调查选点,确保安全。划定临时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具体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根据地质灾害点具体情况,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4、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4月1日-10月15日每15天量测、巡查一次,若发现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加密观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响村民加强观察、巡查,发现险情立即报告。监测、巡查必须做好数据记录、归档。

5、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村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部门一道做好灾区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组织灾区群众开展自救。

三、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做到机构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不断把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应急工作组成员、抢险小分队成员、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成员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调查补充,修改本预案,并向村民公布。

2、宣传到位。向村民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充分认识防御地质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提高村民的自我防范意识。

3、措施到位。地质灾害点“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到位;地质灾害点监测到位、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进行勘查,并向村民公布。

4、物质到位。每个村民小组购锣一面、锣锤一把、雨衣一套、手电一把、应急灯一盏、铲两把(具体数量由村组具体实际确定)等必备物质设备,并由______(专人)保管。

社区在街道办事处防灾抢险指挥部的领导下,成立社区应急工作组,并按本提纲制定相应预案。

第2篇:村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你可以搜索更多村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村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篇1:乡镇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和乡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乡地质灾害防治预案

为了加强我乡2012年地质灾害的防治监督管理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相关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连群连片的乡村防御系统,加强汛期地质灾害检测和治理工作,把重点活动区、重要隐患区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个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努力构建安定和谐的新农村。

二、防治措施

我乡处在林区,因为植被损坏严重,极易引发地质灾害,去年的“5.19” 冰雹事件和“5.25”暴雨事件都与植被破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加强林区的保护和植树造林显得尤为重要。我乡地处山区,山高沟深,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居住区域分散,加上交通建设滞后,遇上大灾就会增加救援难度。

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我乡及时的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并组织村民学习预防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为灾后自救积累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我乡根据应急的需要,在相关地质灾害频繁区都安装了预警系统,并在各村组建了党员先锋队和原有的巡防联队组成联防机制,形成了“一户受灾,全村响应,一

村受灾,全乡响应”的救援体系。

针对去年的灾害形势,我乡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以应对各种突发性灾害及时得到救援、汇总、上报。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对全乡7个村进行了巡查检查督查,并负责人员的调动和物资的支配。

三、明确责任、加强监管

(一)坚持三条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原则;二是坚持“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人民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原则;三是坚持“统一管理,分工协作”原则。

(二)落实四项制度

汛期值班制度—我乡的汛期时间较长(每年5月1日至9月31日),地质灾害频发。乡直部门 ……此处隐藏3015个字……,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4)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Ⅳ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一)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

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二)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

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 依靠科学,加强合作。遵循科学原理,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

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

(四)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

结合,提高员工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

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五) 科学决策,资源共享。科学做好人力、物力、财力储备,资源共享,合理利用,

动态管理,减少浪费。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根据安全紧急救援工作的需要,成立中国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焦2-3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小组(以下简称应急指挥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全环保部。。

组长:王保春(项目经理)

副组长:王建军(副经理)王历(安全总监兼安全环保部主任)组员:鲁旭(总经济师)杨小兵(总工程师)

朱才宏 (调度室主任)陈瑞忠(经营管理部主任)

姚玉岭(综合事务部主任)李晋安(工程技术部主任)

王敏哲(质量管理部主任)李结社(机电物资部主任)

篇3:XXX村应急预案

XXX村应急预案

1、总则。

为加强和规范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管理,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促进村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村级实际制订本预案。

2、村级启动预案的程序。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环境污染、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和威胁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村委会应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妥善处理的紧急事件。村级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涝灾害,暴雨、暴风雪、冰雹、雷电等气象灾害,破坏性地震等地质灾害,森林灾害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业、煤矿、商贸、建筑等村办各类企业发生的安全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各类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社会治安事件、非法宗教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因企业改制、拆迁、土地征用、工程移民、非法金融以及学校安全事故等问题,阻断交通,非法集会和集体静坐、上访请愿等群体性事件;关系人民

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的水电及危及生活必需品正常供应等影响正常生活秩序的事件。

3、村级领导日常应急机构。

村委会设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应急委),村应急委下设办公室,作为常设办事机构。村应急委办公室履行的职责是,收集突发公共事件的各类信息,研究决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重大问题,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时,应启动村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统一领导指挥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村应急委组成人员由村书记任主任,村主任任副主任,村两委班子为成员。

加强以户为单位的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其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引导和借助社会资源,建立健全群众性的村级自救互救组织,由村干部、民兵组成应急救援队伍,并建立档案,作为应急救援的重要后备力量。

4、应急处置、报告。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应当按照职责和规定的程序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立即赶赴现场,组成现场应急指挥部具体负责现场应急处置的指挥协调工作,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指挥有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工作,坚决、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控制突发公共事件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发生。处置公共事件的同时,并向镇政府有关部门报告。认真收集分析各种突发事件的信息,及时上报,不得谎报、瞒报、缓报。

(2)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有必要的采取防护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做到群众能够安全有序地转移和疏散。

(3)村应急委建立了值班制度,随时接收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重大、特别重大信息报镇应急管理机构。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4)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要迅速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警戒和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依法严厉打击盗窃、哄抢公私财物,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拒绝、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进行应急处置工作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加强对重点地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协助有关部门及时疏散灾民和伤亡人员;依法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5)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事件有关信息时同上级政府保持口径一致,由村应急委和有关处置事件人员负责。

5、善后处置。

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通过善后处置尽快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确保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按照有关程序组织或参与事件的调查处理,及时、准确地查清事件性质、原因和责任,总结教训并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自应急状态解除的决定公布之日起15日内形成书面调查报

镇政府,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概况,事件的起因,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以及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应急处理过程,有关人员的责任,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恢复重建措施等。村应急委组织有关部门于每年第一季度对上年度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全面评估,向镇政府汇报。

6、恢复重建。

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并按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对受灾情况、恢复重建能力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进行重建工作需要上级政府提供援助的,逐级向上提出请求。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村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共2篇)[此文共663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