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写新闻稿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它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使用频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讯。
消息,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1.消息的写法和格式
(1)标题
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待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如:
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眉题)
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正题)
愿与台经贸主管部门接触协商解决双方贸易(副题)
②双行标题正题和眉题。如:
成都电讯局花钱“买”批评(正题)
在报上登“公告”欢迎群众对通讯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副题)
③单行标题大多文章稿件都是一行标题。
(2)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
导语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叙述法: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如“全国第一家由个体户与港商合资经营的企业——大连光彩实业(合资)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4月13日正式开业”。这是《经济日报》发表的导语。
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用事实作答。如“亲爱的读者,你可知道灯心绒布可以做夏天穿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灯心绒中,就有这样的品种”。
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称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一盆盆翠绿令人欲滴的麦冬、松柏、万年青和盛开的鲜花装点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
评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用具体事实来阐明。如:“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
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从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如“女青年杜芸芸到上海司法机关,要求将继承的十余万元遗产捐献给国家,她说:我还年轻,应该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我愿意将这笔款支援国家的四化建设。”
(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主干突出。消息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于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的要简略。
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的先后顺序安排
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起来,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
(4)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即可在主体部分体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体现,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类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理解消息的内容。
(5)结语
结语是消息也是文章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二)如何写好校园新闻稿
我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第一、积累新闻素材。,作为大学生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因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者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大学生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第二、选好新闻题材。新闻素材经选择的、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记者写入新闻作品。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采
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初学新闻报道的大学生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 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第三、找准新闻角度。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在学校里,它以学年度为单位,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生活学习方式,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如每年上半年是毕业生就业的时期,每年秋季是学校招收新同学的时间,每年都有教师节,每年都有学生到工厂、学校、机关和农村实习等等。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的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心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可
以变新闻为旧闻。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个班级的党章小组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一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此外,要写好新闻稿,大学生记者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新闻敏感性,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当然,这些新闻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